客散堂空掩敝扉,一庭落木坠还飞。倦怜白雁还南北,笑对黄花较瘦肥。
再唱郢歌弥寡和,曾经蜀道不知归。间阶徙倚探明月,清露漫天欲湿衣。
秋感 其二。清代。刘鳜。 客散堂空掩敝扉,一庭落木坠还飞。倦怜白雁还南北,笑对黄花较瘦肥。再唱郢歌弥寡和,曾经蜀道不知归。间阶徙倚探明月,清露漫天欲湿衣。
刘鳜,字世波,一字逆舟,号蓼原,又号了原,肃宁人。诸生。有《蓼原诗草》。 ...
刘鳜。 刘鳜,字世波,一字逆舟,号蓼原,又号了原,肃宁人。诸生。有《蓼原诗草》。
一枝山房见新月。清代。谢道承。 墙角光仍隐,檐牙淡欲流。葛衣凉似水,板屋静于秋。山鬼吊灯暝,林鸦绕树幽。关河同一照,惆怅此淹留。
献仆射相公。宋代。王禹偁。 五年黄阁掌陶甄,忧国翻成两鬓斑。初到庙堂温树冷,暂收霖雨岳云闲。春园领鹤寻芳草,小阁留僧画远山。惟有门生苦求见,竹斋花院一开关。
雨坐读史记忆子中兄茆堂已开北渠赋此奉呈三绝 其二。。刘崧。 娇儿忍冷戏床前,贪笑痴啼也可怜。乌桕林空红叶湿,萧萧烟火对愁眠。
春日东园即事 其一。元代。胡奎。 小园今日春意动,风目正东来草堂。萱草渐抽书带绿,柳条都酿曲尘黄。鸟声近屋啼偏好,雨点沾衣湿不妨。稚子下阶频指点,去年种竹已过墙。
无题。清代。徐仲山。 丝竹何妨托素心,高山流水寄知音。桥因通过方题柱,花为亲探便入林。文字有灵能赤绿,诗书无劫可浮沉。春风解释虞翻恨,始信名山酝酿深。